德国长期以来一直笼罩在去工业化的阴影之下。2022年俄乌战争导致能源价格飙升,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加上中国汽车制造商对大众汽车构成巨大挑战。如今,这种担忧越来越真实。德国工商会主席马丁·万斯莱本10月29日警告说,“去工业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最令人担忧的迹象出现在前一天。大众汽车工人主要代表丹妮拉·卡瓦洛表示,公司将在德国关闭至少三家工厂,裁员数万人(传闻高达3万人),并将工资削减10%(部分员工削减18%)。大众汽车管理层已与劳方代表谈判数周,但尚未证实此事。如果工厂真的关闭,这将是这家87年历史的汽车制造商首次在德国本土关闭工厂。10月30日,大众汽车公布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64%,主要归因于其在中国的汽车销量疲软。
此前数月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消息。2月,家电制造商米勒表示将部分生产转移到波兰,影响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格特斯洛总部700个工作岗位。汽车供应商大陆集团正在裁员7000人并关闭多个工厂。法国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在德国裁员1500人并关闭工厂。7月,另一家德国汽车供应商采埃孚表示,到2028年将裁员14000人。
万斯莱本领导的德国工商会最新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三分之一的公司和五分之二的工业企业计划减少在德国的投资。只有19%的工业企业认为目前状况“良好”,而35%认为“糟糕”。这种悲观情绪让万斯莱本想起了2002~2003年的严重危机。当时政府以“2010议程”应对,推出了一揽子成功的自由化改革措施。
今年早些时候,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莫里茨·舒拉里克预测,只有大型汽车制造商陷入危机,才能让今天的执政联盟相信,德国不能继续沿用旧的制造业主导经济模式。舒拉里克现在说:“也许大众汽车的问题最终成为了我们一直在等待的警钟。”
也许是,也许不是。10月29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召开“峰会”,与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工程和化工巨头西门子和巴斯夫的负责人以及工会领导人讨论如何缓解行业困境。
除了帮助解决高昂的电价问题、计划废除一项强制大型企业监控全球供应商人权和环境标准的法律来减少繁文缛节外,人们对讨论内容知之甚少。可以采取的措施还有一些,比如促进脱碳和数字化。然而,由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绿党和自由民主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功能失调,因此该联盟能否或将采取多少行动令人怀疑。
朔尔茨召开此次峰会时,没有事先告知自由民主党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和绿党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林德纳随后在同一天举行了自己的峰会。哈贝克宣称他“每天都在爬山”,并提出了一个尚未与总理讨论过的、通过债务融资的投资基金来援助企业的设想。
总理挑选的小组将于11月15日再次开会,这天是明年预算协议截止日期的第二天。但执政党之间的谈判一直非常激烈,可能导致联盟破裂。在这种背景下,很难期待出台像“2010议程”那样有效的措施。
本文由未来学人编译,原文作者:The Economist,审校排版:从林,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翻译作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来学人仅提供翻译服务,不对原文内容或观点进行任何修改或代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