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哈在我将数据迁移到Notion的9个月后,在线笔记应用语雀终于发布了AI功能,并发出试用通知。可是,已经回不去了。
遥想当初,在选择在线笔记工具时,我对比了各种产品的功能和体验,并最终选择了语雀。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创建了大量的文档、图表和思维导图,这将我跟语雀绑定在一起,因为庞大的数据量很难进行迁移。
但随着对AI大模型的深入应用,我迫切感觉到,笔记应用需要内置一个AI,以减少反复地切换。其它应用早已陆续发布了AI功能,但语雀的AI功能却迟迟没有动静,这让我最终下定决心,花了整整三天将数据全部迁移到Notion。
经过9个月的使用,我发现,在线笔记已经被AI分隔为两个时代。AI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对这类产品的本质改变,使其不再是单纯的笔记,而是成为更强大的生产力工具。
AI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原本趋于平静的在线笔记市场。Notion和语雀,则像是这个细分行业一前一后两个端点,过去两年内,无论是老牌笔记应用、办公软件公司,还是新兴的初创公司,都先后推出AI功能,卷在了一起。
AI的崛起让在线笔记公司嗅到了危机,而Notion的指数级增长,则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增长机会。2022年底至今,Notion用户数从3000万增长到超过1亿,而2023年的收入也达到2.5美元,实现盈利。
在AI大模型的下游,一场新的竞逐正在上演。现在,Notion无疑是其中的领跑者,而在中国市场,谁又能平替,成为中国版Notion?
内置AI,在线笔记的新挑战
在线笔记的发展受用户需求和技术演进共同驱动。早期笔记工具如Evernote将纸质笔记数字化,提供基本的文本编辑和存储功能。这满足了用户从物理到数字平台的转变需求。随后,用户对效率和灵活性的要求推动了结构化笔记的发展,Notion的Block单元和Roam Research的双向链接将笔记组织从线性转为网络化,提高了内容连接性,使用户更自由地组织信息。
无论是需求还是技术,在线笔记的发展都是朝着更灵活、更高效、更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本身已经为AI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对于在线笔记厂商来说,生成式AI的崛起仍然过于突然,远远超出行业自身缓慢而线性演进。
2022年10月,Notion创始…
评论
0 条评论